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记者吴丛司)过去一提起内蒙古,总会提及“羊煤土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如今内蒙古不仅加速升级传统能源产业,还加码布局风光新能源产业。
在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行长王景春看来,在内蒙古这片能源“沃土”上,绿色金融不仅可以“点煤成金”,更可“追风逐日”,加速当地绿色转型。
从“一煤独大”到向“新”而行
近年来,内蒙古在推动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记者近日走访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该集团集中开工建设了一大批能源项目,其中新能源项目占比超过60%。
“2023年,公司计划投资建设项目191个,总投资1256.7亿元,集中开工建设1070万千瓦新能源和火电项目,力争年度投资超300亿元。”内蒙古能源集团董事长何雨春表示。
图为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公司汽轮发电机组
“近年来,集团通过加快火电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项目,多措并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何雨春进一步表示,未来,集团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和运维规模。
大批新项目上马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记者了解到,目前内蒙古能源集团80%的融资都来自银行贷款,已经与多家银行开展合作。其中,与光大银行的合作早在2015年就开始。
“2022年以来,我行与内蒙古能源集团合作持续深化,授信规模进一步扩大,贷款余额不断增加,集团整体用信规模超10亿元。”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副行长方洋表示。
记者了解到,针对内蒙古能源集团大量的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入需求,光大银行拟将授信规模增至50亿元,合作产品进一步丰富。
此外,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聚焦风光氢储项目,积极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与运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末,该分行累计为近20个风电项目、光伏及氢储能项目批复授信金额超过103亿元。
光大银行将绿色低碳发展嵌入总体发展战略,推动绿色金融工作。截至6月末,光大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26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0%,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超46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近50%。
从“绿”变到“智”变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科技大有可为、空间广阔。
记者走访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了解到,这家企业早就将产业延伸至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能源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以羊绒服装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事业格局。
图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车间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党委副书记侯永旺表示,集团将坚持资源能源转换升级战略,走好产业链绿色转型和迭代升级的韧性生长之路,以新的战略体系打造强大的产业链优势。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已逐步形成集羊绒及其制品的研发、检测试验、标准研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为一体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同时,该集团加大力度进行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电力技术改造、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冶金化工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延伸、智慧化物流建设等一大批技改升级项目。
同样注重绿色科技的还有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来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时看到,数十条生产线上,灌装后的牛奶高速“奔跑”,作业场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拍照。
图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生产基地
“生产线的灌装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万包,日产能可满足近百万人每天的饮奶需求。”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表示。
据介绍,健康谷是集种养加一体化、产学研文旅商居多业态融合的产业体系。目前,全球产能及规模领先的年产6万吨奶粉项目、日产6500吨液奶项目正式投产,伊利智造体验中心、小里堡生态智慧牧场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年产6万吨的奶酪加工项目、零碳五星示范项目等按计划推进建设中。
一个个绿色科技创新项目背后是源源不断的金融支撑。近年来,光大银行加大了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资源配置及定价支持,推出一系列专项政策,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合作历程持续20年,授信支持从最初不足5亿元增至40亿元,金融产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国内信用证、内保外债等。该行还与伊利集团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授信规模超过百亿元。该行通过票据业务满足企业日常经营性资金需求,自2021年参与伊利集团企业债券承销业务,连续两年承销规模破百亿元,围绕其产业链延伸,为相关农牧业企业合计提供流动资金支持近5亿元。
“未来,光大银行将进一步发挥创新优势,聚焦内蒙古战略定位,立足‘风、光、煤、电、稀土、畜牧业’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持续加大对自治区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能源保供等重点领域的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支持力度。”王景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