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金融时报】向“新”而变 向“绿”而行 金融引擎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发展探访录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15日

  7月末的内蒙古,草木葳蕤,绿意葱茏。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金山热电厂,一幅令人惊叹的绿色节能环保画卷映入眼帘——湖水碧波荡漾,湖岸绿树成荫,高大粗壮的“烟囱”既不冒烟也不冒气,工业风和田园风相互掩映,宛若花园。

  图片1

  “这座粗壮的‘烟囱’是我们金山二期2×66万千瓦扩建项目的冷却塔,它首次采用‘五塔合一’的设计理念,高达228米,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间接冷却塔。塔内将水与空气循环利用给机组降温,并且具备脱硫脱硝排烟的功能,使烧煤像烧天然气一样清洁。”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雨春对《金融时报》记者说。

  “金山二期项目于2020年3月1日开始建设,总投资49.9亿元,两台机组已于去年底投产发电。”何雨春说,目前可实现年发电量72亿千瓦时,供热面积可达4000万平方米,供气能力每小时400吨,年上缴利税2亿元,为呼和浩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和热能保障。

  一边守护着万家灯火,一边呵护着碧水蓝天。如今,金山热电厂俨然成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窗口”。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

  绿色是内蒙古历久弥新的底色。作为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内蒙古在绿色转型发展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这背后,离不开金融引擎的强力驱动。

  来自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内蒙古全区绿色贷款余额3773.1亿元,增速34.18%,同比多增323.6亿元。

  “在推动项目建设上,内蒙古能源集团离不开各家银行的支持。例如,我们从2015年开始与光大银行开展合作,2022年获批15亿元综合授信,2023年又获得新增贷款7.9亿元。”何雨春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驭“风”而上 乌金变绿能

  草原“风光”好,绿能涌北疆。

  在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迎风转动,巴彦杭盖、东苏达萨、巴彦乌拉风电场串珠成链,在蓝天映衬和绿草簇拥下,显得分外高大壮观。

  “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这是对内蒙古自然资源优势的形象概况。内蒙古风能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资源占比超过五分之一,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内蒙古能源集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直属的大型能源建设和运营主体,拥有在运和获批在建电力总装机规模3691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2284万千瓦。现有煤炭资源储量156亿吨,目前,集团公司煤炭年产能达900万吨。”何雨春介绍说。

  “人们一度‘谈煤色变’,但事实上,随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火力发电行业正在驶入绿色低碳发展的快车道。”何雨春说。

  近年来,内蒙古能源集团持续推进火电转型升级,有效运用高背压改造、能量梯级利用等新技术,加快推进“三改联动”,供电煤耗逐年降低,年节约标煤约4.4万吨。

  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庞大的火电装机,是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前提。2023年春季,内蒙古能源集团开工建设了一大批能源项目,其中,新能源项目占比超过60%。不仅如此,新开工的67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的风机设备均采购国内陆上机型、技术最先进的6.7兆瓦和7.5兆瓦大型主流风机,创造了国内新能源建设成本控制最低纪录。

  “我们坚定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也是推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规划的有力举措。”何雨春表示。

  为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金融新动能,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量”和“价”两个方面支持内蒙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以光大银行为例,该行依托全牌照金融服务优势,聚焦企业新能源产业布局,主动增加授信,并将合作范围扩大到内蒙古能源集团各业务板块,积极支持企业大力发展新能源。

  “2015年,我们与内蒙古能源集团开始合作。8年来,合作业务已由初期的传统信贷向如今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行长王景春对《金融时报》记者说,“针对内蒙古能源集团大量的建设任务和资金投入需求,我们已启动增加授信的工作安排,将在现有15亿元综合授信额度的基础上增至50亿元,集团授信限额在现有30亿元的基础上增至100亿元。”

  “今年以来,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对企业来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融资利率不断下行,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和偿债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融资渠道的稳定性,确保集团规划建设的各个项目尤其是新能源项目的有效推进。”内蒙古能源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黄永娴说。

  金融创新还在继续。目前,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正在深化与内蒙古能源集团的合作,联动工银瑞信为该集团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并作为牵头银行为企业开展融资再安排业务,进一步降低企业总体融资成本。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将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新能源板块项目合作方面持续强化与内蒙古能源集团的交流合作,充分运用现金管理、缴费、并购、债券、托管、理财、零售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保持与各家银行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银企合作上形成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才能凝心聚力把内蒙古能源集团建设成为‘蒙’字号国企方阵新标杆。”何雨春表示。

  因“绿”而兴 开启乳业零碳之路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南北朝时期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所描述的场景,如今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以下简称“伊利牧场”)重现。

  7月27日上午,当记者走进伊利牧场时,刚刚完成挤奶工作的奶牛们正在偌大的运动场上悠闲地享受着夏日暖阳。

  牧场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该牧场于2021年初开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核心建设区占地为1600亩,规划奶牛存栏1.2万头,于去年7月正式竣工投产,是全球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绿色低碳观光牧场。

  图片2

  在牧场采访时,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无处不在的科技气息——奶牛身上佩戴的项圈、耳标等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奶牛的休息时间、反刍时间和体温变化;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调节牛舍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同时,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完善防暑降温、防寒保暖等设施,营造适宜奶牛生活的舒适环境;通过犊牛自动饲喂器,可以根据犊牛自然生长需求,为每头犊牛提供精确的奶量……

  “绿色智能牧场就是通过智慧化、数字化管理,从每一处细节为奶牛打造幸福生活,让奶牛们住得更加安心与舒适,同时,依靠‘高精尖’技术,尽可能减少人员操作的痕迹,能够让奶牛真正回归到‘自然’的一种状态。”上述牧场负责人说。

  如果说牧场是奶业的第一车间,那么高速运转的自动化生产线,则见证了从原奶到液态奶的全过程。

  来到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记者看到,原奶正在经过分离、均质、膜过滤和超高温灭菌等核心工艺的预处理,再通过管路输送至灌装车间。

  图片3

  超高速灌装机的灌装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万包。透过两侧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灌装后的一包包牛奶高速“奔跑”在生产线上,数十条生产线齐发,场面颇为壮观,引来游客争相拍照留念。

  “从牧场的一滴原奶,到一杯可以饮用的牛奶,只要几个小时就能生产出来。这个基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液态奶工厂,日处理鲜奶能力达6500吨,可以保障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一天的饮奶需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集团”)副总裁张轶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众所周知,乳业上接草原牧场,下连百姓餐桌,能否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百姓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伊利集团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开展碳盘查等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绿色管理。此外,通过探索更低碳、更环保的包装技术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消费,陆续推出中国首款“零碳牛奶”“零碳酸奶”“零碳奶粉”等绿色健康产品。

  从一棵草、一头牛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绿色实践,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

  “企业发展需要金融的扶持。光大银行通过全面的金融产品线、专业的金融团队、优质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及时、有效、有力的金融支持。”张轶鹏表示。

  据了解,自2019年开展全面合作以来,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对伊利集团的授信额度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百亿元,双方合作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作为乳产业龙头企业,伊利集团整合了牧草种植、奶牛繁育、奶牛养殖、牧场管理及乳品加工资源,产业链条比较长,这就需要金融机构为企业深度制定整套金融服务方案,在项目融资、短期融资、债券承销、资金结算等多个领域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在满足结算需求方面,上半年,我们为伊利集团提供的票据业务规模超过30亿元;在资本市场业务方面,我们自2021年参与伊利集团企业债券承销业务,连续两年承销规模破百亿元,已成为其第一梯队主承销商之一;同时,依托光大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协同光大理财、光大证券、光大国际等集团、银行子公司,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副行长方洋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在供应链体系中,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整体实力一般相对较弱,难以获得信用授信融资,且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针对伊利集团上游牧场的融资需求,我们围绕其延伸产业链,为相关农牧业企业合计提供流动资金支持近5亿元。”方洋表示。

  为破解下游经销商融资困局,中国银行于2018年创新研发全国首例线上审批贷款产品“伊利产业链线上经营贷款”项目,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支撑,给予下游经销商融资支持。通过交互数据、出具担保等方式,破解经销商抗风险能力差、交易数据真实性核实难度大、担保品不足等问题。自2018年系统上线以来,已累计为1100余名小微企业主投放普惠金融贷款36亿元,切实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求以及投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下一步还将在供应链融资、绿色金融、并购等多个方面拓展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乳产业发展。

  “能”动未来 书写新“绒”光

  走进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鄂尔多斯集团现代羊绒产业园,一排排电脑横机正在自动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来自鄂托克草原的优质阿尔巴斯山羊绒经过数道工序,变成了一件件优质的羊绒服装产品,从内蒙古走向世界。

  图片4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这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是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真。

  鄂尔多斯集团的前身是伊克昭盟羊绒衫厂,于1981年建成投产。经过40多年的持续发展,鄂尔多斯集团已经从一家羊绒制品加工企业发展成为当地的领军企业和行业龙头, 如今的鄂尔多斯羊绒产业园不仅是羊绒服装生产基地,还是国家4A级工业旅游区。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鄂尔多斯集团加快抢抓产业高端、产品高端、市场高端的有利时机,赋予羊绒产品绿色、低碳的环保价值,开发绿色、低碳羊绒产品,全面提高优质羊绒资源价值内涵和市场竞争力。在2022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品牌价值评选中,“鄂尔多斯”以1565.69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7年蝉联纺织服装行业榜首。

  在深耕传统羊绒产业的同时,鄂尔多斯集团依托内蒙古丰富的资源优势,将产业延伸至煤炭、电力、冶金、化工、能源等产业领域,形成了以羊绒服装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事业格局。

  据介绍,鄂尔多斯集团循环经济产业以煤炭、硅石、石灰石等资源深加工转化提升价值为主线,目前已形成硅铁产销规模世界第一、氯碱化工产销规模内蒙古第一的产业规模。

  “在当前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下,在集团两大产业链已经稳定成熟的特定条件下,以绿色转型和迭代升级为核心的强链行动已经全面展开。”鄂尔多斯集团党委副书记侯永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谈到企业的绿色发展,侯永旺信心满满。“循环经济产业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电力技术改造、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冶金化工产品高端化精细化延伸、智慧化物流建设等一大批技改升级项目,厚植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他说。

  多年来,在鄂尔多斯集团转型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一直是坚实的后盾。“与鄂尔多斯集团合作20年来, 我们的授信支持从最初的不足5亿元增额至如今的40亿元,授信产品也随着企业多元化的发展需求逐步丰富。通过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国内信用证、内保外债等金融产品,多方面满足企业日常结算和项目投资需求。”光大银行鄂尔多斯分行行长张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对于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侯永旺感触颇深,他说:“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融资不管是额度还是成本方面仍面临一些困难。近年来,在多项政策措施鼓励下,多家银行加大支持力度,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鄂尔多斯集团财务负责人对记者说:“在经济调整周期,民营企业都在降本减负,去年以来,我们归还了不少银行贷款,目前合作的股份制银行主要是光大银行,因为贷款利率、金融服务等各方面都比较满意。”

  事实上,金融服务民营企业不只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还需要让服务真正走进企业心里,提供精准有效服务。

  8月3日,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在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时要求,金融机构要积极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氛围,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全面梳理绩效考核、业务授权、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尽职免责等政策安排,优化服务民营企业激励机制,提升贷款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要深入了解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和诉求,做好银企融资对接,为民营企业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光大银行将继续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围绕规划抓发展,围绕客户抓服务,围绕实战抓能力,围绕合规抓风控,围绕基层抓基础,围绕使命抓作风,创新融资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主动担当作为,全力助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王景春表示。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金融的保驾护航之下,内蒙古这座既有“羊煤土气”更有“风光无限”的能源宝库,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向“新”而变,向“绿”而行,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光大银行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26号京ICP备05013704号